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鼻咽癌 > 鼻咽癌常识 > 正文

鼻咽癌 CT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0-01-18 11:13:50 浏览次数: 20

    鼻咽癌的主要发病区域是在我国的南方,但是因为鼻咽所在的特殊位置,导致通过手术治疗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鼻咽癌的特点是对放射线十分的敏感,所以放射治疗就成了治疗鼻咽癌的主要办法,放射治疗主要根据影像所显示的病灶范围设野。在我国临床上NPC的影像检查,治疗CT。所以,详细探讨NPC的影像学特点,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经病理活检确诊的NPC69 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3例,年龄20~70岁,平均45.6岁。62例( 89.9%)为低分化鳞癌,2例为高分化鳞癌,泡状核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各2例,低分化腺癌1例。颈部可扪及肿大淋巴结者55例。        经认真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NPC可累及鼻咽腔的各壁,患者就诊时常已有多处浸润,难以明确其始发部位。文献报道NPC中顶后壁与侧壁同时受累多见(占35%以上),其中既有原发于顶后壁向咽隐窝浸润者,也有原发于咽隐窝向顶后壁浸润者,故NPC发生很多的部位为顶后壁与侧壁。本组资料显示所有病例均鼻咽侧壁或顶后壁或两者同时受累。 
    咽旁间隙为咽肌与咀嚼肌之间的三角形纤维脂肪间隙,解剖上,广义咽旁间隙内有三条筋膜将其分隔为三个腔隙,在影像上将第三个腔隙独立称作颈动脉间隙。因此,狭义的咽旁间隙指的是前两个腔隙。 NPC早期易向黏膜下浸润,突破咽颅底筋膜后,向咽旁间隙侵犯,为N PC很易累及的部位之一。咽旁间隙受累主要表现为间隙移位、变窄、模糊或消失。由于多数筋膜不能显示,因此,当咽旁间隙变窄,尤其是肿块向咽旁间隙突出时,不能区分是肿瘤侵犯还是肿块压迫。所以,将咽旁间隙表现分为正常、变窄和消失三种情况来研究较为客观。本研究咽旁间隙正常10例,占14.5%;咽旁间隙变窄47例,占68.1%;咽旁间隙消失12例,占17.4%,其中9例可见肿瘤已突破咽旁间隙侵犯颞下窝。
  在大体解剖中,茎突内方,咽旁间隙之后有颈动脉鞘及颅神经、神经节等结构。CT扫描中此处为一条片状中等密度影,其中杂有较多的点状及条状低密度(脂肪)结构,称为茎突内侧软组织(简称茎内软组织)。它与颈前诸肌、颈椎和髁状突之间均可见一薄层低密度(脂肪)相隔。茎内软组织增厚表现为原有的小点状及条状低密度结构消失,颈内动静脉显示不清,呈一片密度增高且均匀的阴影,严重者其与颈椎及髁状突之间的低密度间隙消失。本组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 41例,占59.4%。研究报道放疗前NPC侵及茎内软组织时,经放疗后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虽较放疗前有所减轻,但恢复较慢,有部分病例始终无法完全恢复,并且很容易在该部位复发;而放疗前茎内软组织未受累时,放疗后其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在放疗前设野时一定要注意该处是否受侵。  曾有学者将NPC侵犯鼻腔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游离突入型(EP ),代表鼻咽部外生性肿瘤的游离缘向前突入鼻腔,鼻腔黏膜完整;另一种为黏膜浸润型(MI),代表鼻咽肿瘤侵袭到鼻腔黏膜,通常认为后一种类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鼻腔侵犯,并且MI放疗后肿瘤残留比例、局部复发的可能高于EP,5年无瘤生存的可能低于EP。但单从CT表现上难以准确区分EP或MI。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彭吉东蒋海清雷剑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