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第I或第Ⅱ期的鼻咽癌病患接受精确的放射线治疗,其5年存活的可能皆在80%以上,第Ⅲ期鼻咽癌的预后则变差,其5年存活的可能为40%~60%,至于第Ⅳ期鼻咽癌的预后,除非是单纯仅只有骨转移的病人或可见到存活于5年之后的个案,否则一般很少有活过2年的机会。
人们习知的鼻咽癌绝大多数是鼻咽部位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病理分类中分化不良的上皮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对于此种癌瘤的临床分期系统,各家所独钟的方案不一,造成全世界对于此一癌病治疗总治疗结果比对上的一些困扰。常被使用的鼻咽癌分期系统,包括有香港创立的系统、台大医院提出的分期方案、大陆东南地区癌症专科医院用的分期系统,以及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分期方案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临床分期系统皆分成四期,其中第工、第Ⅱ期系以癌病仍然局限在鼻咽部位,或顶多仅只有单侧颈部轻微淋巴结之转移迹象者为主;至于第Ⅲ期系以头颅骨底部(cranial base)的侵犯或颈部严重淋巴结转移(包括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6cm以上,或为两侧性颈部多处淋巴结转移者)为主要特征。如果临床上已经有远处转移的迹象,如已有骨骼、肺脏或肝脏的转移者,则皆划归在第Ⅳ期之下。
对于早期性鼻咽癌的治疗,目前都认为应该以直线加速器(1inear accelerator)给予远距离,经详细定位过后的高能量X线射线治疗,以求得很好的治治疗结果果。目前台湾早期性鼻咽癌治疗的总体成绩,已经从1958年之前23.5%的5年存活的可能,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的80%~90%,其进步可谓匪浅。
至于第Ⅲ期鼻咽癌的治疗,目前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世界上几个先进的癌症中心,近年来皆倡议以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irradiation)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毒性虽然比单用放射线治疗的传统治疗方式为高,然而这两年来发表的文献报告似乎也指出:同步放化疗是可以改善此等病人的总体生命存活期。因此,如何来加强卫生宣教,做好支持性治疗,使病人及家属有足够能力来配合临床肿瘤医护人员,以设法减免给予同步放化疗时并发的治疗毒性,应是目前刻不容缓的工作。针对第Ⅳ期鼻咽癌的治疗,主要是考虑该如何善于利用化学治疗(chemotherapy)来救助这些癌末病人。
鼻咽癌除了对放射线治疗极为敏感之外,对于化学治疗也是一种较有治疗结果反应的癌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癌药物系以eisplatin、epirubicin、5-FU、mitomycin-C,methotrexate.bleomycin等,为主要选择单项来组成的复合式化疗处方(combination chemotheraPY)为主。其中以cisplatin静脉滴注数小时或24h,再加上5一FU的连续静脉滴注4~5d,是经临床验证,证实治疗结果可靠且药价合理的化疗处方。不管cisplatin与5-FU合用时是不是一定要添加leu-covorin,其作为治疗鼻咽癌的第一线化疗用药,常可以收到高达75%~90%的治疗有效情况(response rate)。
惟令人遗憾的是:其有效控制晚期性鼻咽癌的时间,常失之于短暂,往往病人在4~9个月之后,癌症就再复发,并终究夺走病人的生命。晚近,有几个抗癌新药包括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以及欧洲紫杉醇(docetaxel)也已经被测试在鼻咽癌的化疗使用方面,目前针对这些抗癌新药能否有效取代旧有的化疗处方如eisplatin加上5-FU,仍然有待临床进一步的观察。
鼻咽癌预后与展望: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国内外一些病例数较多的回顾性资料表明,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的可能平均在50%左右,而中晚期者仅为20%~30%。
影响放射治疗治疗结果的主要因素:
1)放射源。
2)性别和年龄。
3)病理类型。
4)临床分期:病期愈早,治疗结果愈好。
5)原发灶大小:原发肿瘤愈大,5年生存的可能愈低。
6)脑神经损害和损害程度。
7)颈淋巴结转移程度。
8)照射剂量和治疗方式。
9)颈淋巴结预防性放射。
10)分段放射治疗。
11)原发灶和颈淋巴结复发的再次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放射生物学、物理学等基础医学迅速发展。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研究将为了解鼻咽癌生物学行为,为临床制订鼻咽癌综合治疗方案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总之,鼻咽癌的治治疗结果果已有明显提高。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相信治治疗结果果亦将不断提高。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鼻咽癌患者多食无花果! 下一篇:采用祖国中医治鼻咽癌有哪些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