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珍,男,60岁,洛阳,初诊时间2010-4-2 病历号:20100266
家属代诉:2010年3月1日出现发热并腹胀纳差经B超、CT,发现肝占位,现仅服王振国中药无效,2010年2月28日超声所见:肝脏形态尚正常,肝右叶轻度增大,表面欠光滑,凹凸不平,呈波浪状,肝内光点增粗,呈短线状光带,分布不均匀。于肝右叶内见一个类椭圆形稍强回声光团,范围约为89*83mm,边界尚清,周边可见声晕,边缘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结中结”征,后方回声轻度衰减。血流:RI:0.66,S/D2.9。肝内血管显示不清晰。该低回声团周边的肝静脉、门静脉走行紊乱,受压移位。与其下方可探及一范围48*29mm的稍低回声区,边界清晰。门静脉主干管径增宽,内径约23mm,管壁模糊不清,管壁模糊不清,管腔内可见一等回声光团,大小约为49*19mm,部分填充管腔。门脉血流充盈缺损,仅见少量血流通过,光团内未见血流信号。Vmax为66cm/s。胆囊长径为65mm, 前后径为27mm,胆囊壁厚为3mm;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厚,毛糙,内未见实性光团。胰腺:胰头16mm,胰体16mm,胰尾17mm,内回声均匀。脾:厚36mm,肋下0mm,回声均匀。超声提示:1、肝右叶实性占位病变,考虑癌可能性大。2、门静脉主干管腔内可见癌栓。其父肝癌。现症见:消瘦,四肢无力,低热37℃,睡眠伴自汗,咳嗽轻微,痰少,痰清晰,肝区疼痛伴有腹胀,面黄,尿黄赤。

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CT
西医诊断:原发性肝癌晚期,并癌栓黄疸,未治疗,进展期。
中医辨证:瘀毒互结,肝郁脾虚,兼湿热。
治则:化瘀解毒,疏肝解郁,清利湿热。
【药物治疗】
1、中草药:慈丹胶囊 5# 4/日,症消癀 1/3瓶 3/日,扶正固本 3g/次 3/日。
2、中草药:伟达2号+5号+茵陈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大腹皮30g,黄芪30g。 15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原发性肝癌晚期破裂出血,止血后并 下一篇:肝癌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