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易通过直接浸入、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等多种方式发生转移,其中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在骨骼处形成的新的肿瘤我们称为骨转移癌。每一种恶性肿瘤均可以转移到骨,其中以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骨转移发生的可能很高,尸检中约 50% 的癌症病人发现骨转移。全世界每天约 400万癌痛病人中 40%~50% 由骨转移癌引起。骨转移癌常见的表现为进行性骨痛、骨折、功能障碍、脊索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也相当棘手。因此,控制骨转移癌疼痛是当前肿瘤科研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骨转移癌在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西医治疗骨转移癌的进展
现代医学治疗骨转移癌主要采用化疗、放疗、镇痛药物、骨吸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手术、热疗、微波等治疗手段,传统方式的化疗治疗结果欠佳。
(一)药物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
目前,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药物研制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国内外核医学研究的热点。与化疗、X 线外照射治疗相比,放射性核素体内辐射治疗骨转移癌具有镇痛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小、方法简便、经济等优点。 32P 、89Sr 和 153Sm 三个核素治疗药物已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批准在临床应用。此外, 117Sn 和 33P发射低能内转换电子,其在体内组织中只穿过非常有限的距离 (0.050~15mm) 就能致细胞死亡,对周围正常组织和骨髓毒性较β射线显著减少。 117Sn 和 33P 被认为是今后治疗骨转移癌的治疗药物。
放射性核素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治疗结果应。如和体外 X 线放射治疗结合,可完全消除 60% 患者疼痛,并可减少复发和推迟新的骨转移灶形成。 153Sm-EDTMP 不仅具有良好的核物理性能,还具有很高的亲骨性和亲肿瘤性,因此临床使用较普遍。
近年来利用 153Sm-EDTMP 联合双膦酸盐类 ( 搏宁 ) 或放射增敏剂 ( 马蔺子素 ) 治疗骨转移癌,在提高治疗结果、减轻不良反应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这些方法的改进将允许对骨转移进行早期核素治疗,而不是仅将放射性核素治疗作为晚期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可缓解癌症患者疼痛,对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结果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吸收抑制剂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双膦酸盐类和降钙素。双膦酸盐药物(bps)是经过 30年发展起来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代谢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第一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有依替膦酸钠、氯屈膦酸钠, 以骨膦为代表;第二代主要有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以博宁、阿可达为代表;第三代叫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钠等,以艾本为代表。它们的有效情况约为 70%~ 90%,对改善不同部位原发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疼痛作用相似。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比较轻,一般不会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由第一代的氯屈膦酸钠至第二代的帕米膦酸钠至第三代的艾本 ( 伊班膦酸钠 ) ,其作用强度更高,使用剂量更小 ( 由几百毫克至几十毫克至几毫克 ) ,治疗结果更持久,副作用更低,已被用于治疗各种骨质吸收过多的骨病。
帕米磷酸钠是继骨膦后新一代双磷酸盐类衍生物,实验表明它是破骨细胞活动的强力抑制剂,作用强度是骨膦的 10 倍。文献报道其治疗骨转移癌的有效情况分别为 61.54%(24/39)~88%(22/25)不等,除约 20% 的病人一过性发热,个别患者有恶心、呕吐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艾本作为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主要通过与骨内羟磷灰石结合,抑制羟磷灰石的溶解和形成,从而产生抗骨吸收减轻疼痛的作用。它可直接改变破骨细胞的形态学,诱导破骨细胞凋亡。直接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细胞因子。它还能增加骨矿物质密度,逆转修复肿瘤性骨溶解破坏病灶。还可与骨小梁结合,有阻止肿瘤细胞与骨质结合,从而阻止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它还具有抑制血管形成,直接抗肿瘤作用。综上所述,艾本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具有止痛效果强,不良反应轻微,方便使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对缓解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治疗结果较高,除用药物止痛外,常作为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常规分割和低分割放疗对转移性骨痛治疗的有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而且认为,大剂量低分割或大剂量单次照射较常规分割治疗,其止痛出现时间较早,因此对疼痛较剧、病重不易搬动者较为理想。前瞻性研究证实,大多数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采用 8GY 单次放疗和分次放疗同样有效,而且单次放疗方法安全,即使复发还可以再次放疗。
(三)手术治疗
手术作为骨转移癌的综合诊疗理念一部分,主要适用于在长骨病理性骨折或濒临骨折与脊髓压迫症的患者,目前挽救肢体手术在骨转移癌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已成为临床医生探讨有效效果的重要途径。此外,硬膜外留置导管给药及镇痛泵也在治疗骨转移癌疼痛中得到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二、中医治疗骨转移癌进展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骨瘤、骨蚀、石疽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正气虚为其本,痰瘀邪毒互结为其标,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治则。
(一)中医古方治疗骨转移癌疼痛
谭晓云等认为骨转移癌的疼痛病机乃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所致,运用《医林改错》的身痛逐瘀汤加味 治疗骨转移癌疼痛 28例。显效 7例,有效 18例,无效 3例。总有效情况 89% 。提示本方具有疏肝理气、祛瘀通络、宣痹止痛,缓解骨转移部疼痛的作用。
郑翠娥等应用阳和汤加味 治疗21例骨转移癌亦获得了较好的治疗结果。应用阳和汤治疗骨转移癌主要考虑到该病乃毒邪深陷,寒湿痰瘀凝结气血,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郭骏骐等报道,名老中医石玉林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认为乳腺癌骨转移的病因病机乃肾气亏虚,肾阴不足,阴阳失调所致。临床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主要以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为基础,进行辨证施治。治疗30例患者总有效情况为 96.16% 。
沈建平将 100 例骨转移癌分为瘀血内阻、痰浊内凝、热毒内聚、肾虚骨伤四型,以甲骨胶囊和消瘤丸 治疗,总有效情况为64% 。
王居祥运用益肾活血剂并骨膦治疗骨转移癌,止痛总有效情况为 92.1%,明显高于单用骨膦组 80%(20/50) ,生活质量改善比例达47.3%,对治疗高钙血症、减少病理性骨折等方面也有较好的作用。
此外,亦有运用身逐瘀汤加味、参莲胶囊、平消胶囊、华蟾素等治疗骨转移癌,在缓解骨痛、控制骨转移病灶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经验方治疗骨转移癌
郭仁旭等采用癌痛汤 内服,同时配合经穴健康仪、低频脉冲信号输入经穴,观察治疗各类晚期癌痛病人 286 例,分别在 17分钟和 29分钟,疼痛得到完全缓解和基本缓解,总有效情况为 74.12% 。骨髓干细胞测定,提示癌痛汤有增强和保护骨髓干细胞的作用。淋巴细胞转化比例测定,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增加 15.16% 。结果表明,年龄、性别,癌痛类型对癌痛汤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对子宫癌所致的癌痛效果稍差。
罗海英根据我国名老中医朱良春的经验,采用仙龙定痛饮治疗骨转移癌痛患者 32 例,每日上下午各服仙龙定痛饮每日 1 剂,加水 600ml 武火煮开,文火煎成 200ml ,滤出药汁后再同法二煎滤出 200ml 药汁, 2 次药汁混合后,上、下午各汤剂 200ml ,治疗第 3 日、第 7 日、第 15 日时总有效情况 ( 显效 + 有效 ) 分别为 71.88% 、78.13% 、84.38% ;治疗前 Karnofsky 评分为 48.3 3 ± 8.33 ,治疗后为 68.2 8 ± 12.56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仙龙定痛饮对骨转移癌痛的止痛作用稳定,治疗结果较好,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黄立中等认为骨转移癌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阳虚寒盛,寒痰瘀血内生,深凝于骨,寒凝血滞,痰瘀互结,蚀骨伤髓,终致本病。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云:“虚邪之于人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痛肉枯,……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总之,阳虚血亏与浊毒阴邪是致成本病的两个方面,因而治疗应以温阳补血、散结止痛为法则。采用温阳止痛胶囊(熟地黄、鹿茸、肉桂、白芥子、甘草等组成),将 35 例入选病例先进行自身交叉对照研究,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用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显示温阳止痛胶囊、消炎痛、安慰剂镇痛有效情况分别为 62.9 %、 71.4 %、 28.6 %,观察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1);治后第 3 、7 天,温阳止痛胶囊有效情况分别为 66.7 %和 72.2 %,消炎痛有效情况分别为 70.6 %和 64.7 %,无显著差异(P> 0.05)。温阳止痛胶囊具有一定的抗骨转移癌疼痛的作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转移癌
易凡等报道将鼻咽癌骨转移辨为肝郁脾虚血瘀、气滞痰血瘀、肝肾不足血瘀三型进行分别论治并加用癌定片,结合放射治疗 76例,症状消失 24例,缓解 50例,无效 2 例,治疗结果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对照组 (P<0.01) 。
杨国平等应用肿瘤坏死因子配伍黄芪治疗难治性骨转移癌 26 例,结果该诊疗理念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对于高血钙患者,尚能降低血钙含量。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于二者的合用黄芪能起到 IL-2 、IFN- r的作用以及提高机体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增强 TNF 的抗癌效应。
王居祥等报道应用益肾活血剂合并骨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 38例,总有效情况为 92.11% ,明显优于单用骨膦对照组 (P<0.05),尤其对骨痛有较好的治疗结果,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肢体的功能恢复亦有显著作用。
中医治疗骨转移癌的三个方面 :
脏腑主要以补肾为主,盖“肾主骨,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晚期肿瘤发生骨转移,骨质破坏,首先应考虑肾虚之故。
骨转移癌多表现为疼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故病机多为局部气滞血瘀所为,治疗当以行气活血止痛为另一重要法则。
骨转移癌属于中医顽疾重症,处方用药时,应适当应用一些虫类之品如全蝎、蜈蚣、水蛭等则治疗结果更佳。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晚期癌症:很忌“过度治疗” 下一篇:八大癌症对应的抗癌明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