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之首。在十大肿瘤中的前三位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肺癌。1990年据部分省市县统计资料表明肿瘤死亡人数,在市区已退居笫二位,前三位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而在县城仍居首位,前三位依次是胃癌、肝癌、食管癌。近些年胃癌死亡曲线呈持平趋势。
从世界24个地区中16种肿瘤的新发病数,胃癌为第一位,占10.5%。在发达国家中,胃癌列在癌症新发病数的第四位,排在肺癌、肝癌、食管癌之后。而在发展中国家列在第二位,仅次于宫颈癌。胃癌高发年龄在50~60之间,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常与胃部良性疾患相混淆,当出现症状而就诊者已有 80~90% 不属于早期,甚至己发展到晚期。此期治治疗结果果很不理想,即是手术治疗,一般五年生存的可能也只在 20~30%之间。在日本胃癌一般治疗后五年生存的可能可达40~50%,比我国高,这与确诊早有关。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在16万以上。年死亡人数15.4~17.3/10万人口。是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 (一)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
在中医学医籍中虽无胃癌病名之记载,但对胃的证候描述却有很多类似胃癌的症状。分析其证候表现,胃癌属于中医“胃脘痛”、“心下痞”“反胃”“心口痛”等范畴。《内经》记载:“膈咽不通,饮食不下,邪在胃脘”《金匮要略》记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胃”。在“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记载“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元代朱丹溪曰:“反胃之病,是由七情六淫,遂有火热上炎,多升不降津液不布,积而成热,血液虚耗,胃脘干枯,大便秘少,上下不通。”明代张景岳曰:“少年少见此证,而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又曰“食入反出者,以阳虚不能化也,……食不得下者气结不能行也”。清代《医宗金鉴》记载“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胃、小肠、大肠,三府热结不散,灼伤津液,胃之上口为贲门,小肠之上口为幽门,大肠之下口为魄门,三府津液既伤,三门自然干枯……贲门干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狭隘故食不能下,谓噎塞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止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二证留连日久,则大肠传导之道路狭隘,故魄门自应爆涩难行也”。以上的描述说明贲门癌胃癌进食及大便干燥之病因所在。《景岳全书发挥》曰:“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间或痰或瘀或食积阻滞不通,食物入胃不得下达而呕吐,渐渐食下即吐为反胃矣。说明胃癌病因不单是因火不足或气结所致,痰湿、血瘀、食积等均有关。
归纳其病因有:
⑴气滞郁结:情志失调,七情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郁结,壅塞脉络,阴阳失调,三焦隔绝,忧思嗔怒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食道不畅食不得下也。
⑵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纵情口福,必损伤脾胃,或过食粘腻难化之物,积于中宫,生湿生痰,损伤脾胃,脾伤则不磨,胃伤则不降,则导致脾失健运,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壅滞,渐成痞块,胃脘胀满,痞满吞酸,甚则遂成噎隔反胃之症。或过食生冷,寒积中宫,气血凝滞,胃脘冷痛,或滋食肥甘辛辣,过饮烈酒,脾胃损伤,湿热内生,津液耗竭,痰气互结,渐成痞块,致脘腹胀痛,嗳气呃逆,甚则食入返出,久成反胃。
⑶脾胃虚寒 素体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外感寒邪,或劳倦伤阳,引起中焦阳气虚弱,气机不畅,不能腐熟水谷,壅滞中焦,致使升降失司,则胃脘胀满不舒,嗳气陈腐,甚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脉弦而弱,胃气无余,或素有胃病经久不愈,胃气耗伤,胃中虚冷,阳虚胃不能磨食,食入返出便为反胃。
⑷气滞血瘀 气血不和,乃由气郁、气滞、气虚或寒凝或热结导致气机不畅,脉络淤阻,胃脘疼痛。《古今医鉴》记有“凡食下有碍,曲屈而下,微作痛,必有死血。心下牢大如杯,……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中医认为气滞必有血瘀,血瘀则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胃癌患者以疼痛症状而就诊者并非少见。其中瘀毒内阻占了一定数量。
二.胃癌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辨证分型
(一)临床症状:
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一些与胃部良性疾患相似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饱胀,或隐痛,糟杂感,嗳气、恶心等症状,往往不被注意,而当成胃炎、胃溃疡甚至按胃肠神经官能症治疗。久治不愈,时好时坏。严重时出现呕吐,食欲减退,消瘦,黑便等才被重视。常见临床症状如下:
1.胃脘痛:
胃粘膜无破损时,不出现疼痛症状,当肿瘤浸及粘膜下层,痛才出现。以胃脘疼痛而就诊者占胃癌患者50%以上。此时多数已不属于早期。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疼痛加剧,疼痛发作的时间越来越短,此时可有呕吐食物,黑便,畏食,消瘦,此时就诊,已为晚期。如果浸犯到胰腺疼痛加剧,放射到背部、腰部,疼痛难以忍受。
2.食欲不振,进行性消瘦: 由于胃癌的发生多伴低酸、或缺酸情况下,进食后消化差,特别厌肉类食物,纳食后饱胀不适,或进食后疼痛加剧,饮食减退,甚至畏食现象。同时由于低酸,胃排空增快,大便溏泻。体重下降,消瘦,在1~2个月内体重下降可达5~10kg。或不完全梗阻,常出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食物。恶臭难闻。
3.呕血或便血: 胃癌病变原发在胃底或胃体部位,早期就有大便潜血,或有黑便。癌瘤浸蚀较大血管可引起呕血或大出血,一般胃内一次性出血大于400ml可出现呕血。上消化道出血占胃癌就诊症状出现比例的30%左右。呕血多为咖啡样,伴有恶臭不消化食物。出血量急而量大时,可为鲜血,柏油样便。统计资料分析:277例胃癌患者胃液潜血比例阳性占65%。 4.其他症状:
胃癌患者由于胃酸低或缺酸,使铁的吸收障碍,可造成缺铁性贫血,胃癌或胃手术以后,因胃粘膜内的内因子缺乏,影响叶酸和维生素B12吸收,同样造成大细胞性贫血,因此胃癌患者贫血,常常是混合性贫血,进食虽多,吸收障碍。病人常有乏力,精神不振,乃至浮肿等症状。
5.胃癌常见体征及转移情况: 胃的位置较深,处在左上腹部,早期病变不易显现体征,肿瘤浸及胃邻近组织或脏器,可触及到肿物,坚硬,呈结节状,比较固定,活动度差。如果已广泛浸润,肿块呈现比例占46.9%,胃体肿瘤能痛触及肿物占39.8%,胃窦部肿瘤触及到肿物占33.4%。贲门部肿瘤不易触及肿物。可触及者已达到相当程度,占4.8%。女性患胃癌,卵巢转移(种植)(Krukenberg 氏瘤),占10%。 胃癌转移的可能比较高,据国内资料报导1686例胃癌统计结果表明,左锁骨上转移者占9.9%,腹膜转移者占5%,肝内转移者占4.7%,肺内转移者占1.4%。早期胃癌浸及粘膜及粘膜下层时,就有附近淋巴结转移,达9.9~13%。进展期胃癌淋巴转移达68.4%,其中第一站51.4%,第一站为12.3%,第三站为5.9%。
晚期胃癌的血行转移通过尸检结果:肝内转移38.1%,肺内转移32.2%,胰腺转移占18.6%,肾上腺转移占18.1%,骨转移占11.4%,肾转移占8.3%,脾脏转移占7.2%,脑转移3.6%,其他部位转移占2.3%,胃癌种植转移也少见,如腹腔种植转移的可能28.6%。女性盆腔为卵巢种植转移的可能为43.6%,膈肌种植为2.5%,肠为8.3%,腹壁种植7.8%,胆道为7.5%,其他部位8.6%。胃癌可说是一个容易转移肿瘤,控制转移极为重要。
(三)胃癌的辨证分型论治:
1.肝胃不和:主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串及两胁,心烦易怒气郁不舒,胸胁痛重,善太息,嗳气陈腐,气逆不降,大便粘而不爽,苔白或薄黄,舌质红,脉细弦。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药:逍遥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方中柴胡、郁金、杭芍、陈皮、疏肝理气,旋复花、代赭石一升一降,疏通肝胃之气;加用半夏、生姜、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和胃;加木香、元胡理气止痛。佐以虎杖、藤梨根解毒抗癌。
2.脾胃虚寒:主证:胃脘隐痛,绵绵不断,喜按喜温,时吐清水,迂热则舒,迂凉则痛,饮食入胃经久复出,甚至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苍白无华,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泻;苔薄,舌质淡红而胖,脉沉细或细弱。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方中附子、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加陈皮、郁金、杭芍舒肝和胃。佐以白花蛇草、草河车,解毒抗癌。 3.胃热伤阴:
主证:胃院灼热,口干咽燥,纳差喜凉,胃院糟杂,痞满吞酸,食后痛剧,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少便短赤,苔黄或无苔,舌红绎或光红而干,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和胃止痛。
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玉女煎加减。方中沙参、麦冬、生地、元参养阴,生石膏、养阴清热,加柴胡、郁金、元胡、木香和胃止痛,佐以白花蛇草、半枝莲解毒抗癌。
4.瘀毒内阻:
主证:胃脘刺痛,疼痛不移,心下痞块,呕吐污物,肌肤甲错,大便乌黑,上腹触及肿物固定,推之不动,坚硬如石。舌暗紫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数。 治法:活血祛瘀,解毒抗癌。方药:失笑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桃仁、红花、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当归、川芎、白芍、元胡活血止痛,莪术、蜂房、活血抗癌,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等解毒抗癌。
5.脾虚痰湿:
主证:胸膈满闷,呕吐痰涎,进食发噎,痰核累累,疲乏无力,腹胀便塘,小便清而频,面黄虚肿,下肢肿胀而沉重。苔滑腻,舌淡润有齿痕,脉细滑或沉细无力。治法:健脾化湿,软坚散结。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苍术、生苡仁健脾化湿,半夏、夏枯草、陈皮化痰散结。佐以龙葵、白花蛇草。
6.气血双亏:
主证:心悸气短,头昏目弦、疲乏无力, 自汗盗汗,纳差胃胀,面色苍白,消瘦贫血。排便无力。苔少舌淡瘦小或淡白而胖,脉沉细无力,重取则无。治法:补气养血。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方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四物汤养血补血,黄芪加强补气,肉桂温补命门之火。阿胶加强补血,佐以藤梨根、金乔麦解毒抗癌。
(四)胃癌常用抗癌中草药: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出现不同症状加用抗癌中草药,以加强抗癌效果。
1.清热解毒类:白花蛇草、半枝莲、拳参、天葵子、半边莲、土茯苓、石见穿、藤梨根、喜树叶(果)、白英、白芷、石打穿等。
2.化痰软坚:夏枯草、生牡蛎、生龙骨、海藻、昆布、山慈菇、土贝母、括萎、南星、白芥子。
3.活血化痰:水红花子、桃仁、红花、苏木、徐长卿、急性子、蜂房、五灵脂、丹参、凌霄花、八月札等。
4.健脾利湿:苍术、白术、薏苡仁、猪苓、获苓、泽泻等。
(五)胃癌晚期辩证处理
1.呕血: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仙鹤草,血余炭、藕节炭.茜草炭、云南白药、三七粉等。
2.恶心呕吐: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姜半夏、竹茹、生姜、代赭石、橘皮。
3.便秘燥结:栝萎仁、郁李仁、火麻仁、生大黄、芒硝、元明粉;肉苁蓉、番泻叶等。
4.便溏泄泻:炒白术、炒苡仁、山药、.儿茶、诃子肉、肉豆蔻、禹粮石,炒扁豆等。
西医对症治疗,请参考实用肿瘤学对胃癌治疗论述部分。
胃癌治疗简况
(一)西医治疗简况
1.手术治疗:对于胃癌的治疗,手术是治疗方案。没有远处转移,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为完全医治术、姑息术、短路手术。Ⅰ~Ⅲ均可行完全医治手术,Ⅳ期争取姑息手术切除或行短路等治疗。完全医治手术治疗后,五年生存的可能在90~95%以上,非早期切除者平均五年生存的可能在20~30%,近年有所提高,约30~40%左右。\
对于非早期手术后,无淋巴结转移者,五年生存的可能在40~50%左右。如已有淋巴结转移者五年生存的可能明显下降,平均20%左右。以淋巴结转移数记录:有一个淋巴转移者完全医治术后五年生存的可能37.5%(早期),有二个淋巴结转移者手术后五年生存的可能平均在22.2%,若已有三个及以上淋巴结转移者,手术后五年生存的可能仅有1.4%。如果手术治疗后采用综合手段巩固治疗,其生存的可能会明显提高。
2.胃癌化学治疗:经过手术以后特别Ⅱ、Ⅲ期胃癌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法就是行化学药物巩固治疗。胃癌细胞对化学抗癌药物敏感性较差,单味药物有效情况比较低,如5-FU对胃癌单用有效情况达21~23%。MMC24~30%, ADM为18~36%,EADM为36%,PDD36%,MTX为13%,Me-CCNU为4~8%。如果几种药物联合化疗,可以发挥治疗结果相加,毒性减少,将毒性作用靶点药物配伍时互相避开,同时抗癌作用增强,毒性反应降低。如FAP方案其有效情况达52%,FAM方案有效情况为50%,PAF方案的有效情况达40%,MFC方案有效情况达39%,近期采用的Taxol+EADm、PDD+ADM+Vp16、OXA+5-FU+CF等方面都比以前的治疗结果有所提高。 化疗方案举例: (1)OFC F方案:OXA 150mg~200mg/次 第1天静脉慢点,2~3小时滴完;5-FU 500mg/次 第2-5天静点;CF 300mg/次 第2-5天静点,28天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休息2个月,再重复一个疗程。 (2)FAC F方案:5-FU 500mg/次 第1-5天静点;CF300mg/次 第1-5天静点;EPI(EADM)60~80mg 第1天静脉点滴中冲入,28天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共用 2 疗程。
(3)5-FU500mg/次 第1-5天静点;CF 300mg/次 第1-5天静点;HCPT 20mg/次 第2、5、8、10天静点,28天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共用2疗程。
(4)EAP 方案:PDD 50mg/次(水化)第1、2天静点(水化每日尿量不少于3000ml);VP 16100mg/次 第3-5天静点;EPI 60mg/次 第1天静脉点滴中冲入,28天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共用2疗程。 (二)中医治疗简况: 中医药治疗胃癌是其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中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发挥了良好作用。我们在六五期间曾用健脾益肾法中药组方,对中晚期胃癌669例患者化疗中减毒、增效作用进行了系统观察,其中Ⅲ期451例,Ⅳ期218例,统计结果,中药加化疗组患者化疗中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单纯化疗组,中药加化疗组完成化疗比例99.44%。单用化疗组由于血象或消化道反应严重而中止化疗,能完成化疗者只占73.73%。中药对化疗减毒增效的研究成果为以后的深入探讨开辟了先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许多医院治疗常规。
我们在七五期间随访统计Ⅲ期胃癌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03例远期生存的可能,其1、3、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99.01%、77.31%和53.40%,与国内外同期患者不加中药者的存期提高10%左右,特别是5年生存期。提示着中药治疗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复发和转移的作用。上海瑞多医院王氏等报告中药制剂扶正抗癌(党参、白术、仙鹤草、白花蛇草等)协同三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102例晚期胃癌,结果三组3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55%、65%、75%,以中药伍用5-FU组治疗结果有效。
八五期间我们针对胃癌姑息术后极易复发和转移特点,在健脾益气基础上加大解毒抗癌力度(藤梨根、草河车、白药蛇草等)合并化疗治疗125例中晚期胃癌,随访64例生存期,1、3、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98.43%、82.69%、60%。其中Ⅲ期43例1、3、5年生存的可能为100%、80.56%、62.5%,Ⅳ期20例1、3、5年生存的可能为93.33%、81.82%、42.85%。对于晚期带瘤患者或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均已失去再次手术机会者,我们采用益气活血、软坚散结、解毒抗癌(生芪、三七、苏木、炮山甲、草河车等)药配伍用小剂量化疗方法观察123例,在生活质量、症状改善、生存期延长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化疗和单用中药治疗组。中西药结合组1、3、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87.5%、37.5%、6.3%、,平均生存时间638天。单用化疗组1、3、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56.3%、6.3%、0%,平均生存时间401天。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在各省级医院研究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者报告文章较多,基本徘徊在以上这个水平上。中医药治疗晚期胃癌治疗结果肯定无毒付作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中药配合化疗起到减毒增效、提高治疗结果、防止复发转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医药抗肿瘤机理的研究已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有的放矢用药。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价值日显成效! 下一篇:中医治疗癌的特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