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癌症治疗 > 正文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3-07-04 14:36:49 浏览次数: 20

    所谓靶向治疗,就是通过基因或分子的选择,有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而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这一划时代的生物肿瘤诊疗理念的特点可以总结为4个字:“高效低毒”。一方面,靶向治疗大大提高了肿瘤治疗的治疗结果;另一方面,靶向治疗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有哪些靶向药物?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要找到肿瘤细胞存在的靶点,也就是靶向治疗攻击的是肿瘤细胞的某一个或多个靶点,只要肿瘤含有这个靶点,就适合这种靶向治疗。靶向药物根据其作用的靶点,目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
    根据作用的方式又分为两类,一是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抑制肺癌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激活从而促进细胞的凋亡,这类的代表药物是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我国的埃克替尼等;二是细胞外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配体和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如西妥昔单抗。
    2、以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为治疗靶点
    该靶点的药物有贝伐珠单抗,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与血管形成相关的内皮细胞,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3、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为靶点
    ALK在肿瘤细胞生长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ALK基因可通过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ML4)基因形成EML4-ALK融合基因,从而促进肺癌细胞生长,针对存在EML4-ALK融合基因的患者,ALK抑制剂(Crizotinib)即为该类患者的靶向药物。
    4、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
    如范德他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这些药物可作用于多种靶点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但这类药物目前为止尚无关键性研究得到临床有效性的研究结果。
    哪些患者适合使用靶向药物?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尽管靶向药物很多,但目前临床应用很广、临床资料很全的是EGFR-TKI,即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EGFR-TKI对亚裔、女性、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治疗结果较高,这样的患者也被称之为优势人群,但是后来发现,患者的肺癌细胞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才是该类药物治疗结果的决定因素,EGFR突变已经是一个明确的治疗结果预测和生存预后指标。
    由我国周彩存教授主持的OPTIMAL研究显示,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存在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治疗结果,是接受常规化疗患者治疗结果的2~3倍,而且生活质量等各项指标都比常规化疗组的患者好得多。基于相关的研究,目前中国版肺癌指南批准EGFR-TKI作为存在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指患者初次化疗)方案。
    此外,如果无法检测EGFR基因状态,而且又不能或不想做化疗的患者,如高龄患者(>80岁)、病情严重的患者等,可以考虑一线直接使用靶向治疗。
    如果患者初次治疗选择的是常规化疗,在化疗失败后,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靶向药物。研究发现EGFR-TKI的治疗结果不差于常规的化疗药物,并且由于毒性小而特别适用于一般状况差的肺癌患者。
    EGFR-TKI也可作为维持治疗的选择,所谓的维持治疗,即指对经过一线化疗后疾病无进展的患者进行的后继治疗,以维持一线治疗的治疗结果。我国的张力教授所主持的一项用吉非替尼进行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的维持效果明显比没有进行维持治疗组患者的效果要好,如果患者存在EGFR突变,效果就更明显了。
    2、贝伐珠单抗
    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需配合化疗一起使用,在化疗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贝伐珠单抗能够抑制血管新生,两者有协同作用,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SAIL研究是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与治疗结果的临床研究,全球共2252例患者参加了该研究,其中亚洲有314例患者加入。在亚裔患者中,贝伐珠单抗取得了相当好的治疗结果,平均生存期达到18.9个月,远远超过了传统化疗所能达到的效果。但是由于贝伐珠单抗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因而存在出血等副作用,目前推荐用于非鳞癌、无咯血的患者。
    3、Crizotinib
    虽然EML4-ALK融合基因仅有4%~10%的阳性比例,在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中,其抑制剂Crizotinib的治疗结果可达60%以上。美国FDA迅速批准Crizotinib上市,对于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是个福音。由于该基因较低的阳性比例,所以在使用前应行基因检测,只有在阳性的患者中才建议使用。
    4、多靶点药物
    多靶点药物的理论基础在于通过抑制多个靶点阻断多条通路,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药物很多,如范德他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但是目前治疗结果还不确定,可能与没有选定特定受益人群相关,目前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靶向药物耐药后有哪些对策?
    靶向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患者会出现耐药现象,即药物不再起效了。耐药的出现与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仍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课题。由于发生耐药的原因各异,因此如有条件,建议再活检,进行基因分析,而后由此制定方案。在没有基因检测条件等情况下,根据耐药的特点,可以考虑换药进行其他靶向药物,或是换用化疗或者联合化疗、放疗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

推荐阅读